c
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忧虑的性格是能够改变的。 改变自己学会更合理地运用自己的防御机制,把注意力从偏执的想法上移开。 变成力量积极的忧虑产生好奇心,是创造和直觉的源泉。 您认为是否有一种“好的”焦虑? 阿兰·布拉克尼:对,如果焦虑能起到激励作用,它就是积极的!正常的、自然的焦虑使我们能够预感到危险,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应对形势。这种焦虑还有其他的特点:它是暂时的,能引起好奇心,是创造力和直觉的源泉,并让“共情”的能力得到发展。遇到困境时它启动我们幽默,豁达的情绪反应,以避免痛苦。 相反,坏的焦虑表现为一种持续的、难以控制的精神状态,它产生情绪,造成错误的心理投射,否认现实,人格分裂,思想前后矛盾,缺乏自信,进行不恰当的防御反应,直至自我毁灭。我常说:焦虑是灵魂的温度计。焦虑不够,就会太冷,我们就不会对应该预防的局面作出应有的反应;焦虑过多,就会太热,我们的精神就会发烧,仿佛沸腾的水…… 单靠自己是否能够应对焦虑? 这要看焦虑的类型。有些焦虑实际上是病理的,如果已经到了无法自由行动的地步,这就表明焦虑很强了。说到底,精神健 康的标志,就是拥有足够多样化的思考和行动能力,当我们遇到某种特定的情况,仍然能够保持精神的平静。无论什么情况,一旦我们作出反应的可能性受到限制,我们就会感到痛苦。这时应该求助于*,如行为**方面的*。或者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,改变不恰当的行为方式,就像在寻找个人成长时所做的一样。首先,学会更合理地运用自己的防御机制,采取通常所说的“调整战略”。较简单的一个方法,把注意力从偏执的想法上转移开,投入地读一本书。读书可以把自身的忧虑转移到书中人物身上,因为对其中的人物会产生认同感。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这个道理:很多艺术家都饱受焦虑之苦,但他们用艺术在被忧虑纠缠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之间,创造了一个过渡地带。就算不是 大画家或大音乐家,艺术也能让我们用积极的方式利用我们的想象力。 这么做不是逃避吗? 不。这只是管理忧虑的一个方法。不过,把自己变成工作狂却是种偏执的、非建设性的管理方式。人们常常有忽视、虐待自己身体的倾向,很多忧虑缠身的人夜不能寐,他们失眼时索性就去工作!睡眠可是头等大事,为了**睡眠,有必要重申几条较基本的忠告,如晚餐进食清淡,避免长时间看电视。放松身体的好处就更无须多言了,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,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,避免压力的积累。其他的一些尝试,如冥想,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某种信仰的人是否较少焦虑? 是的,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构建自身的一致性,这不仅仅关系到他对世界的看法,还与个人在世界上的位置有关。如果我们有了一个依靠,就会较为安心。我们发现,每当发生了令人较为焦虑的重大事件,就有很多人转向宗教或其他的精神传统:纽约的教堂从来没有像“9·11”之后那样挤满了寻求慰藉的人